聽說

沒有太多的配樂;沒有太花俏的特效;沒有太多的對白,它卻是一部飽滿人心的好電影。電影配樂一直是賣座電影的幕後推手,但在「聽說」裡,配樂只是點綴,而且只出現在「聽人」的世界裡。大量留白的背景,反而突顯了背後的寂靜,而萬物俱靜的空間卻讓我感到不安,或許這就是導演刻意向我們提供的「聽不見」的世界吧!

  對白不多,大多以手語替代,但不鳴而已,一鳴驚人,句句成為經典。「我家是賣便當的,我怎麼可能聽不見!」「賣便當跟聽不聽得見有什麼關係?」這句話也讓我給了我小小的震撼,或許我們的「惻隱之心」在不知不覺中,反倒成了「歧視」。小朋對秧秧說「只有你的離開,才代表你真的相信我可以獨立生活。」,這句話也讓我有了一番省思。對我而言,這句話是有溫度的。「離開」和「獨立」是冰冷孤獨的,但是「相信」卻是炙熱無比。

  幾經思考咀嚼,我從這部電影中接收到的不是親情、愛情價值,而是「信任」的力量。因為「相信」,所以小朋勇於逐夢;所以秧秧不計代價的付出;所以天闊至誠以待眾人;所以天闊父母可以無私接納以前不能接受的事。或許「信任」可以彌補不安,在無助徬徨時,給予一劑強心針。

  電影的主軸也並非是「憐憫」聽障,而是「比較」聽見與聽不見的差異。如果我們同時具備了「聽、說」能力,相對的我們可能就失去了「察顏觀色」的洞察力。語言只是溝通的管道,不論是中文英文等口說語言,或是肢體語言都只是一個瞭解對方的途徑。但其實,如果在開口前,就能知道對方心思,不是更高明,更貼近對方嗎?如此一想,似乎是我們這些「聽人」捨本逐末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陽揚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