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讀了何飛鵬社長的大作-自慢,讓我對管理學類別的書有了很不一樣的感受。


    自慢,在日文中指形容自己最拿手、最有把握、最專長的事。其中,拿手與在行,並不一定是做的比別人好,不過絕對是自己最自信、最有把握的事。

    在過去,我從來都不看關於「管理」的書,但由於日前接了本校學生大使團長一職,深深感到自己的無能與無知,深怕一事不謹,便造成「將帥無能、累死三軍」的悲慘結局。加上先前在一次的機緣巧合下,接觸到了自慢1—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,從此對「管理」的書籍大大改觀,想藉此充實自己,補足自己在視野、修養上的不足。

    書中從不空談地說明大道理,而是舉出許多例子,並分析其背後的意義。這也是讓我感到實用之處,小自經典名句,大到整個故事,字字珠璣,篇篇具有考證,因此,我相信作者是用心而且是誠心的在寫這本書。

    不過也有一些文句,我對它抱持著質疑,如:「不論在任何組織中,都有兩種人:一種是管理者,一種是被管理者;一個制人,一個受制於人。自己管理自己,輕鬆愉快;被別人管理,受制於人,沒有自由、痛苦不堪。」。我認為管理者並不一定代表輕鬆愉快,因為背後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,特別是為自己負責。反之,若只是執行別人的命令,責任就輕了許多。不過,作者在後續的文章中,也有提及管理者的每一個決定都影響著團隊內其他人命運的關係。他以「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」來形容這樣的利害關係。

   看了這本書,我真的有種「相見恨晚」的感觸。特別是書中提到的幾個小主管或新主管常犯的錯誤:一、自己努力做事,忘了讓部屬做事。二、自己假設所有人都會自動自發。三、不知也不會給激勵。這讓我想起以前在系學會當幹部的經驗,這三項錯誤我都犯過,幸運的是,我在半年內都學會了、學乖了。所以我的團隊更加有效率,最後在我心滿意足的情況下交接了。不過書中還提及了許多或許我還沒有意識到的錯誤。如:忽視考核的汰選力量、只要聰明人等。何總花了十四年悟出的「主管學」,真的讓我這個後生晚輩,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
    書中有一篇提及「員工離職」時的主管心理調適,這也讓我想起過去在系學會時,學弟妹向我請辭的經過。何總面臨到最大的問題是:「有想法、沒方法、太浪漫、不務實」。但其實到今天,我還不清楚當時我所犯下的是怎麼樣的一個過錯。學弟妹只是對我說他們有更重要的事(通常是轉學、轉系考試)。但其實,我心裡也知道那都只是問題的表面,並不是實際的原因,因為我自己同時也準備了一些證照考試,但卻不至於累到需要離開系學會。我仔細忖度後下的定論是因為我的規劃不夠宏大、不夠清晰明確,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。神奇的是,書中也提到了這樣的事件,作者稱之為沒有顧及「民之所欲」。

    我最敬佩何總的一點在於他懂得反省,而且勇於認錯,甚至不惜開除自己。為求團隊更加向上,十年前,商周始終處於虧損的營運狀態他用盡一切方法,卻無力轉虧為盈,他認定是因為自己管理無能,所以開除自己;十年後,商周成為台灣最有影響力的期刊之一。在這幾年的學習經驗中,我學會了反省、學會了認錯,但我還沒有勇氣懲罰自己,特別是像開除自己這樣的挑戰。但是我想,若是一個真正好的主管,真正愛自己團隊的主管,在必要的時候,下詔罪己甚至讓位於賢才是最明智的決斷。

   有一段話,我覺得很有趣,但也很有深度。一位部門主管對剛升上總經理的作者說:「何先生,你知道菩薩為什麼靈驗,香火不絕嗎?因為祂們寶相莊嚴,高高在上,不會下凡過問凡間事物。而當凡夫俗子有困難來求神問卜時,菩薩才會顯靈指點,有求必應。因此凡人皆感念菩薩之德,香火不斷。」這幾年我也一直在學習這件事,即便別人做不到位,也要放手讓他們去嘗試,否則他們不會進步。

    作者熟知日本企業文化的經營方式,他提及一點日本職場的潛規則,我認為這是台灣企業或許該比照辦理的。規則簡要如下:當組織要從一群背景、資歷、經驗相當的競爭者中,提拔一位升任主管時,會把資歷相當的競爭者一一調離原單位,讓新主管避免面臨強勢的平輩部屬尷尬,也讓衛生觀的競爭者避免以「失敗者」的身分,面對過去的同事,有助於新主管快速上手,掌握狀況。這讓我感到心有戚戚焉,因為現在在大學的社團中就有這樣的現象,許多人等了一年又一年,卻遲遲沒有「升官」。這常常讓新上任的幹部很為難,常常覺得綁手綁腳。不過作者也提到,當他面臨這樣的窘境時,他會告訴新領導:一個領導者氣度、胸襟以及格局要夠大,才能帶人、容人、做事、成事。我想,廣闊的胸襟,我現階段最欠缺的。

    在書中,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做為一個主管必須「動口不動手」,千萬不能事必躬親。每當我接手一個新團隊,我總是這樣告誡我自己。也有不少學長姐給過我這樣的忠告:「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一樣有條理,但你也要給他們時間練習。」、「什麼事都自己來你會不會太累?」。我漸漸學會了放手,不過我也總是會留一手,當結果不如預期時,我就會使用我事先藏好的這一手。這也是我在系學會中學到最自豪的一點。

       讓我感到醍醐灌頂的一篇是在講「績效」。組織中有許多部門是具有業績的,但也有一些部門是做「看不見的工作」,特別是一些行政部門。訂定目標是簡單容易的,但是訂定考核標準卻是困難的。我從前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,讀完這一章後,突然茅塞頓開。除了有考核標準有助提高績效外,還能有助於讓團隊核心更加穩固,對未來目標更加確定。

    闔上書本時,我覺得我真的收穫甚豐。特別是對自己的信心大增,目標也更加明確。我還了解的一個觀念:管理學的書不是在教主管如何「駕馭」別人,或是空泛的說些common sense,而是教主管如何調適心理,特別是潛意識的調適。我一直清楚自己的情緒管理每況愈下,我越是想改善,卻只讓我表現得更差。換了個位子,我不僅換了腦袋有時甚至還會壞了腦袋。因為自我要求高,當事情不如預期的好時,我總是無法保持樂觀。又可能因為中間出了一點差錯,就搞得大開檢討會。作者在書中的最後也提到了:「作為主管,挫折是一種忍耐的考驗,絕對不可以和挫折生氣,要習慣挫折經常性的拜訪。」

      這陣子我經常嚷嚷說沒有時間,工作、學業、社團三面燒。不過利用了國慶假期的下午,我終於有機會好好休息,以一杯咖啡、一本好書為自己充電。閱讀一本好書,真的比睡上十個小時來的要充實,因為藉由「自慢」,接下來的日子能更加順遂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陽揚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